當前,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同步推進工業化、信息化、城鎮化、農業現代化的關鍵階段,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明顯提高、消費方式顯著變化、消費結構加速升級,對食物的消費觀念不再僅限“吃得飽”,而是逐步向“吃得好”、“吃得營養”、“吃得健康”轉變。針對我國食物生產還不能適應營養需求,居民營養不足與營養過剩并存,營養與健康知識缺乏等主要問題,為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居民期待,2月10日,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《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(2014—2020年)》(以下簡稱《綱要》),這是繼《九十年代中國食物結構改革與發展綱要》、《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(2001-2010年)》之后,我國政府制定的第三部關于食物與營養發展的綱領性文件。《綱要》立足保障食物有效供給、優化食物結構、強化居民營養改善,繪制出至2020年我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的新藍圖。
《綱要》在簡要總結近年來我國食物與營養發展成就和問題的基礎上,提出了未來七年我國食物與營養發展工作的指導思想: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,把保障食物有效供給、促進營養均衡發展、統籌協調生產與消費作為主要任務,把重點產品、重點區域、重點人群作為突破口,著力推動食物與營養發展方式轉變,著力營造厲行節約、反對浪費的良好社會風尚,著力提升人民健康水平,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重要支撐。確立了“四個堅持”的基本原則:堅持食物數量與質量并重,堅持生產與消費協調發展,堅持傳承與創新有機統一,堅持引導與干預有效結合,強調了“以現代營養理念引導食物合理消費,逐步形成以營養需求為導向的現代食物產業體系”、“傳承以植物性食物為主,動物性食物為輔的健康膳食傳統,保護具有地域特色的膳食方式,創新繁榮中華飲食文化”等內容。明確了到2020年食物與營養發展目標,從食物生產、食品加工業發展、食物消費、營養素攝入、營養性疾病控制等5個方面,細化了21個具體的、可考核的指標。其中,全國糧食產量穩定在5.5億噸以上,全國食品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10%以上,人均年口糧消費135公斤,人均每日攝入能量2200—2300千卡,全人群貧血率控制在10%以下,居民超重、肥胖和血脂異常率增長速度明顯下降,等等。
《綱要》從食物與營養發展的“數量保障、質量保障、營養改善”三個關鍵環節入手,提出了事關全局的三項主要任務:構建供給穩定、運轉高效、監控有力的食物數量保障體系;構建標準健全、體系完備、監管到位的食物質量保障體系;構建定期監測、分類指導、引導消費的居民營養改善體系。
《綱要》按照分類指導、突出重點、梯次推進的思路,提出了“三個三”的發展重點,分別是“三個重點產品、三個重點區域、三類重點人群”。其中,優先發展“三個重點產品”:優質食用農產品、方便營養加工食品、奶類與大豆食品;優先關注“三個重點區域”:貧困地區、農村地區、流動人群集中及新型城鎮化地區;優先改善“三類重點人群”:孕產婦與嬰幼兒、兒童青少年、老年人。
為確保目標任務順利實現,《綱要》從全面普及膳食營養和健康知識、加強食物生產與供給、加大營養監測與干預、推進食物與營養法制化管理、加快食物與營養科技創新、加強組織領導和咨詢指導等6個方面提出了若干保障措施。其中,明確提出了要“加大對食物與營養事業發展的投入”、“加大對食用農產品生產的支持力度”、“發布適宜不同人群特點的膳食指南”、“開展全國居民營養與基本健康監測,進行食物消費調查”、“加強對食物與營養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研究”等政策措施,明確要求要“建立部門協調機制,做好本《綱要》實施工作”、“繼續發揮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的議事咨詢作用,及時向政府提供決策咨詢意見”、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根據本綱要確立的目標、任務和重點,結合本地區實際,制定當地食物與營養發展實施計劃”等。
據悉,《綱要》由農業部和衛生計生委共同牽頭,發展改革委、財政部、教育部、科技部、商務部等5個部委參與,歷時3年多時間編制完成。編制過程中,多次深入典型省份調研,廣泛征求了地方政府、有關專家和食物營養企業等各方面意見。